Tuesday, August 24, 2010

爱的定义

曾经以为,爱的定义是世界性的。从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到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为爱牺牲的事迹,在任何文化中都是至爱的表现。

在平凡的生活中,许多爱情虽没有这样惊天动地,但也有些基本共同点。小人物的爱一般就包括了想办法让对方幸福,包容对方的缺点,在必要时作出妥协和牺牲人生起落是常事。不管是富贵贫贱还是生老病死,爱都能让人不离不弃,永不言悔。

由于对爱珍重,所以“我爱你”三个字不是轻易地说出口。但是,有些人却过于随性地说我爱你。有些人认为爱的表现,就是纯粹的风花雪月而已。闷的时候请你吃吃饭,看场电影,放假了陪你出去溜达溜达,高兴的时候买点小礼物送给你。这种所谓爱的表现,实在太片面化,让人无法苟同。不是说这种添情趣的事不好,然而这些事纯属培养感情的辅助,而不是全部。

突然惊觉此爱非彼爱的感觉很不好受!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下回得牢记爱的定义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Wednesday, August 18, 2010

Beautifully Imperfect

双方初识,总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对方。男的无不温柔体贴,女的无不小鸟依人。男人吸气收起肚腩,女人化妆遮盖瑕疵。

久识后,外表仪容不再重要。男的不再英俊潇洒,女的不再高贵优雅。慢慢地,奇怪的生活习惯也无需遮隐了。吃饭打嗝,睡觉打鼾,上厕所不关门。看到了对方生活中的真实,没有转身而逃,原因不外乎爱情让所有的缺点都不再重要。这并不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盲从,也不是把缺点看成优点的乐观。这是现实成熟的表现:对缺点认知,然后告诉自己,爱就爱对方的全部。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缺点就是人性,有缺点就证明我们还活着!

Yasmin Ahmad的短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距离


上个星期天,有幸拿到赠票,就到温布顿去看电影"Going the Distance"的预映。

这部电影描述一男一女如何在纽约偶然相遇,插出火花。男生刚刚失恋;女生在纽约当实习记者,六周后必须离开。两人对彼此的交往都没做长远的打算,结果一拍即合,欢度了六周。然而,在女生即将离开纽约回三藩市的时候,两人惊觉无意中已深深地爱上了对方。他们不愿就此放弃感情,所以决定谈远恋。接下来故事,相信谈过远恋的人都知道。过程充满辛酸,非常不容易。女生一直想办法找机会到纽约去。无奈报业不景,到处求职都没有结果。到了关键时刻,女生甚至愿意暂时抛开当记者的梦想,到纽约当餐厅
者,以便跟男生双宿双栖。男生开始很高兴,但是后来就退缩了。他不愿女生为他牺牲,他认为他的愧疚会扼杀了爱情。再说,如果爱情最后没有修成正果,他担心女生会怨他一辈子。拉扯了一阵,两人最终分手收场。这种结局本来很真实,没什么好遗憾,但好莱坞就是好莱坞,总喜欢把任何故事拍成童话故事。电影结束时,男生因为工作到了洛杉矶定居,所以可以跟女生再续前缘。

纽约与三藩市相距三千英里,说近不近,说远不远。情侣间有地理距离固然不理想,但我认为无形的距离更有害。两个人可以近在咫尺,但如果思想心智上有差距,那两颗心也很难走到一起。

事在人为,现实中的地理距离总可以解决。
有时候,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思想上的距离。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
(摘自网上)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
  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
  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
  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
  对爱你的人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我爱你

一个人说我爱你,有两种可能性。

一、我爱你,因为你对我好。这是接受式的爱。

二、我爱你,所以我愿意做任何事让你快乐。这是奉献式的爱。

第一种人自私,只想自己所得。

第二种人自讨苦吃,常想爱情为何如此辛苦。

爱应该是双向的,所以每段感情应该两者皆有,不然油尽灯枯之日不远矣!

Sunday, August 15, 2010

死亡

有个老教士说:

亲爱的朋友,我要死了。请别为我难过。我从一出生的那天就开始步向死亡。

不管是重于泰山,或是轻于鸿毛,死亡是必然的。

爱情结束时

有些缘分,一开始就注定要失去。有些爱情,一开始就注定没有善果。

缘分既然来了,就决定好好珍惜,好好去爱。小心翼翼地去尝试,却不知不觉地陷得好深。无奈一方真心付出,仍不足以改变情途。喜欢上一个人不易,爱上一个人更难,两个相爱的人要一起走到最后,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心情就像过山车那样,起起落落,一时豁达,一时沮丧。豁达时,我能谅解大局势下的决定,把失落的爱情当成是“寻找自己”的一堂课。沮丧时,难免想:难道要延续感情和快乐的念头是奢望? 看来,矛盾是必然的。如果爱说收就收,这大概也不叫爱了。

走到最后,在许许多多的爱恨情仇里,还是美好的回忆带来最大的伤痛。越想起从前的快乐,就越感受到失去的痛。近来,我常常在街头巷尾想起对方的身影。这些回忆一片片的,好像没有秩序的幻灯片那样,想把它们拼凑起来好好珍藏很难。本来感情如果能够长长久久,那也无需刻意捕捉回忆。毕竟,两人长途漫漫,总有机会制造更多的回忆。无奈,事与愿违。爱情结束时,往事只能回味。听着老情歌,百般滋味上心头。

Tuesday, August 10, 2010

心茧

小时候老是拿笔写作业,所以手指常起茧。长大了,老是穿一些中看不中穿的鞋上班逛街,结果脚上也长了茧。

脚会起茧,是因为脚与鞋子长期不断摩擦所致。 皮肤受到挤压,承受过重的压力,为了自保,会慢慢变厚硬化成茧。

人的心也会起茧。我没有当过医护人员,所以没有接触过人的心脏。但在我想象中,一个可以盛满那么多柔情的心,应该很温暖柔软。想起来,心应该比身上任何部分都容易受伤起茧。

在情感上有所保留的人能够靠隐蔽的心房自我保护。但对于一个对感情非常投入,义无反顾的人来说,那颗心是赤裸裸,坦荡荡地。没有心房的保护,心很容易受伤。一个人若老是让心受伤,让心长期承受压力,那久而久之心就会长出厚厚的茧,以保护柔软的心。心茧会让人变得麻木,慢慢失去感觉,使原本让心伤痛的事变得不再重要。 这是人与生俱来的自保本能。

随着科技进步,现在不太握笔写字而多用电脑打字,所以手指上的茧已随着岁月慢慢消去。这证明茧是可以治理的。要让心好好康复,就得让心远离摩擦,不再受到压力,让时间慢慢治愈一切。

Sunday, August 08, 2010

婚姻与承诺

几年前,我看了Mitch Albom写的相约星期二》。书中老教授对生命的热诚和领悟让我大大地改变了人生观。由于太喜欢这本书,所以一共读了至少十来次。不管身在哪儿,我每次看到老教授每况愈下的描述都会流眼泪,连在拥挤的火车上也不例外。

Mitch Albom最近又写了一本新书,叫Have a little faith》。书中谈的是一个老犹太教教士请他写悼文的过程。这本书虽没有像相约星期二》那样字字珠玑,但我还是看到了两段很有意思的话,不得不记录于此。

关于婚姻
I think people expect too much from marriage today. They expect perfection. Every moment should be bliss. That's TV or movies. But that is not the human experience.

Twenty good minutes here, forty good minutes there, it adds up to something beautiful. The trick is when things aren't so great, you don't junk the whole thing. It's okay to have an argument. It's okay that the other one nudges you a little, bothers you a little. It's part of being close to someone.

But the joy you get from that same closeness - when you watch your children, when you wake up and smile at each other - that is a blessing. People forget that.

关于承诺

老教士:The word "commitment" has lost its meaning. It used to be positive. A committed person was someone to be admired. He was loyal and steady. Now a commitment is something you avoid. You don't want to tie yourself down. Real commitment requires staying power.
作者:And if you don't commit?
老教士:Your choice. But you miss what's on the other side.
作者:What's on the other side?
老教士:A happiness you cannot find alone.

A happiness you cannot find alone. 这话说得多好呀!的确,一个人可以有一个人的快乐,但有些快乐,终究还得两个人才行。承诺通常意味着选择与随之而来的局限,结果是否如意也难说。但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有时候,人就是得凭着信念作出决定。

Wednesday, August 04, 2010

灵感

在房里放着抒情的bossa nova音乐,写写文章理理思绪是一大享受。

近来创作灵感源源不绝,简直有点不吐不快的感觉。想起来,可能是因为最近心情起伏比较大。心中充满喜悦时,整个人很有活力,灵感源源不断;心情低落时,有许多想法苦处,也只能通过文章抒发。这时候的我,神经会变得特别敏感,能从小事中看到值得记录的故事,也能从生活中悟出许多道理。相比之下,写不出东西的日子一般平平淡淡,每天只有上班下班,为柴米油盐而忙。 

生性浪漫的三毛说:大悲,然后生存,胜于跟那些小哀小愁日日讨价还价。是不是这种情怀让她写出了滚滚红尘》和橄榄树这些经典作品?

当邱如白恳求孟小冬远离梅兰芳时,他说:“谁毁了梅兰芳的这份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是不是这种孤独的悲造就了一代名伶?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艺术家总是大喜大悲,大起大落,过着戏剧化般的人生。原来,没有这种极端的情绪,就很难在艺术上创出新高。原来,我们欣赏艺术的喜悦是建筑在艺术家的痛苦上。

小野丽莎的Bossa Nova音乐

老爸的如意诗

昨天写了关于如意的文章,今天就收到姐姐的来信,说文章让她想起了老爸在六十岁那年写的如意诗。

人生岂能尽如意,
莫待如意才欢喜;
欢喜当下现新机,
从此烦恼即菩提。

后来,姚拓先生还把老爸的这首诗写在宣纸上,裱起来。这幅字至今仍挂在家中。

姐姐笑说老爸用六十年悟出来的道理,我不到三十就已领悟,算是青出于蓝吧!这可不敢当,我大道理懂得不少,能否用在生活中,倒不能担保。尽力吧!

Tuesday, August 03, 2010

如意

近来有些事不顺心,就想起了如意这个词来。以前写贺年卡时,总爱祝人万事如意。写的时候,也没想想这种祝福是否实在。人到江湖(社会)后,才了解到要万事如意可不容易啊!

后来再接触如意,是在神雕侠侣里头。那时候考完小六考试有时间,所以就一口气把金庸所有的武侠小说看完。虽然那时候对爱懵懵懂懂,但看杨过和小龙女那凄美的爱情,也看得如痴如醉,向往着自己有一天也可以那么轰轰烈烈的爱一个人。两个如此相爱的人能走在一起,实属难得。无奈天意(或是金庸)弄人,杨过需要经过多次的磨难,才能跟小龙女常相厮守。小龙女在绝情谷失踪的那段期间,杨过总爱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那时候,看了那句话没什么感触。年纪越大,才发现杨过的感叹是大有根据的。人生不如意的事真的很多!

最近再次想起这句话,所以就在网上查了一下,无意中发现了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文章《常想一二》。文章的意思是劝人不要老把注意力放在不如意的事上。扣除人生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是顺心的。如果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寻找快乐。

看了那篇文章,我豁然开朗。的确,事无好坏,思想使然。有时候,人不只调理身子,还须调理思我们无法完全掌控人生的际遇,但如意与否,仍取决于个人思